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唐秀玲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教学文章】中国国家画院唐秀玲工作室高研班一周年

2014-11-18 14:22:2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2011年9月,唐秀玲老师在中国国家画院设立的工作室首届高研班于北京正式开课。来自江苏、河北、四川、山东、北京、福建等地的八名学员参加了高研班的学习。这八名学员中有不少人曾在不同场合听过唐老师的课,对她独到的对工笔画创作的见解与构图的深入研究早有接触。这次中国国家画院导师提供的工作室这个平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与唐秀玲老师进一步接触、学习、研究、探讨中国工笔画创作,使每个人的绘画创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因此,开学之初,大家对一年的学习充满着期待。

  一年的时光过去的很快,唐老师以创作为目的开展的四个课题的研究与训练,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唐老师的课程体系完整、严谨、科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唐老师授课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常常把难以理解和把握的问题用生活化的语言或生活中的例子加以阐述,使大家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研究。一年的进修学习,不仅使我们解决了过去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也使我们真真正正的跨入了中国画创作的大门。近期全体同学正以四个课题训练为支撑进行创作,每个人都感受到系统训练带给大家的好处——我们知道了画面构图所讲究的诸多因素,因此,在创作之初草图阶段的一次次推敲与修改,使我们对画面的构成意识一次次加强与提升;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画的意象造型与线的表现,在与自然的交流和写生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国画对形的认识和线的表现的高妙之处;我们用心投入进行多种技法的学习与练习,技法的掌握与画材的认知是我们进行创作的有力依托;我们学习色彩构成知识,做多种专题的色彩构成练习,渐渐的明白了色彩关系的微妙,知道了主观、科学的色彩配置,正是我们中国工笔重彩画创作需要的。在导师唐秀玲的指导下,我们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了上述四个课题的训练,也完成了我们对中国画创作体系的一次重新梳理与把握。同学们在层次分明、科学严谨的教学体系中,认识逐渐提高,观念逐步改变,能力快速增强,积极性、主动性被空前激发,作品越画越好,大家也越来越快乐。

  在学习期间,导师强调高研班要突出“研究”二字,要求全体学员要沉下心来、力戒浮躁,用探讨和研究的方式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以使大家离开高研班后还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在这里,我们把唐老师的四个课程体系加以简要阐述。

  课题一: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

  该课共涉及四个内容,1、“整体观”-怎样认识和分析画面,怎样自觉运用语言去组织画面。该课题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对中国画创作与发展的影响,又从视觉距离分析了近观﹙把玩﹚、远观﹙展厅视觉距离﹚两个传统与现代不同观赏作品的距离对观者产生的视觉影响,提出现代绘画创作一方面首先要建立起整体意识,作品应在较远的视觉距离内用好的整体效果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作品还要在近处吸引人,那就需要作品在整体大关系好的情况下,还有丰富、耐看、微妙的细节。唐老师以自己多年的创作与教学经验总结出好画的标准为:“远看吸引人,近看还吸引人”。同时解释为:越单纯越整体的画越容易从远处吸引人,越微妙越丰富的细节越容易从近处吸引人。在授课过程中,导师唐秀玲例举了大量作品进行分析,这些分析使大家学会了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作品和审美。唐老师强调,作为画家眼高是必须的,眼界高了,手跟上去只是时间问题。2、“有一双专业的眼睛”,该课题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画面、捕捉画面语言的能力。该课从画面语言如“点线面、黑白灰、色彩、肌理”等方面在自然物象中的存在,列举大量图片说明在自然中发现画面语言,需要有一双会审美的、善于发现的专业的眼睛。3、关于“视觉、当代、表现”的方面,旨在提示学员在绘画创作中关注“视觉”。美术作品是纯视觉的,他不同于影视、音乐等综合艺术,因而美术创作更要关注视觉效果,要分析“看”作品时带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关注“当代”应是一个画家的自觉行为,我们不仅应深入研究传统,研究世界各艺术流派,还应不断用眼光去看当代发生的一切现象,去分析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变化和世界一体化及文化多元化给绘画创作带来的影响,从而使我们这一代人的作品能够真正有21世纪的印记。当然中国化的当代性首先应该是“中国”的,然后应该是“当代”的。关于“表现”是针对“再现”提出的,目前的中国画创作、尤其是工笔画创作,有许多作者采取照片放大描稿的方法,使部分作品成了照片的翻版。中国画作品的创作应融入大量的作者个体思考与主观意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十分重视的方面,因而在创作中,个性的、情感的、独特的、灵性的需求往往要依赖于作者在生活体验后归纳、提升,最后以个性的主观体验去表现出来,这才是艺术创作的本质。4、“中国画构图”。唐秀玲老师曾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对中国画构图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并有多年的教学指导实践经验。在课上,她将西方绘画构图与中国画的“经营位置”打通,将西方构图学中的“边框、骨架、位置”三个重要因素引入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构图分析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几百件作品进行分析,同时例举了近十年来她指导学生的构图练习习作几十件,使大家眼界大开。尤其是将边框与位置的关系重点强调,再加上中国画布局中对空白形、节奏感、疏密、明暗、色调的讲究,使学员在很短时间内明白和掌握了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知识,在课后的构图训练中,很快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课题二:中国画造型与写生研究。

  在中国画造形研究与写生的一个月课程中,导师着重强调了再现和表现的关系,每个画家都要用眼睛去看自然、用眼睛去选去素材、用眼睛去观察形态,然而,只把眼睛当做照相机使用,不加取舍,缺少画家主观情感,机械的、准确的描摹自然,不加入画家的主观意识和个性情怀,是违背中国画创作原则的。中国画自古至今,能留在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都是画家诸多综合方面的表现,而非只是从眼睛到手头的再现。导师强调在写生中要充分理解中国画的“意象造形”,把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意识添加到造形表现中去,人为地经营、布局线于形的关系,形与边框、位置的关系,形的排列与组合、疏密聚散等等关系,使写生的素材与创作更接近,为创作解决了造型与布局问题。一个月的训练,大家收获颇丰,厚厚的一叠写生不再是自然的重复描摹,而是更接近创作,更贴近心灵的表现之作。

  课题三:工笔重彩画创作的色彩研究与应用。

  该课程是唐老师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制约工笔重彩画创作的一个很大因素。多年来,中国工笔画的色彩体系不够明确和完善,我们用古人的“随类赋彩”观和西方的古典色彩或印象派色彩体系来指导创作,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唐老师认为,工笔重彩画创作的设色仅仅向传统借鉴,用“随类赋彩”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满足现代人对色彩的的审美需求及展厅展示效果的,因此,向西方的设计色彩〔色彩构成〕这一科学色彩体系的借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唐老师发现,设计色彩中的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合理的主观搭配色彩关系的学问,是与现代工笔画创作最为接近、最为科学的色彩体系,因为中国画是画家主观对客观的表现,而色彩构成也是人为主观的对色彩关系的排列与组合,因而,把色彩构成引入中国工笔画创作是明智之举,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色彩构成训练分为四个子课题进行,分别是1、辨识色阶与色域2、摆布色彩关系3、抽取与转移4、色彩表意。一个月的色彩构成练习,使大家对色彩关系主观色彩配置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掌握。我们不再被动的被固有色束缚或挖空心思的想怎么办,而是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主动、主观的设计画面色彩调子及色彩关系,在今年的创作实践中运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题四:工笔重彩材料与技法研究。

  该课题一是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多种画材,熟知它们的不同品性,在应用中发挥它们的特质,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通过临摹,学习和掌握多种表现技法,从传统的三矾九染到现代的喷、滚、揉、洒等。唐老师的技法专著《重彩技法语言解析》成了我们必备的技法教科书。大家认真完成导师布置的每一项技法练习作业,不断增强和提高着画面的制作能力与手段。今年开始的创作中,许多同学利用在这个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制作画面,我们感到比以前办法多了,画面丰富了、耐看了。在创作实践中,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技法练习的作用和重要。

  国家画院每月开设的大课,也是同学们十分感兴趣的内容。能近距离接触到多位绘画大师,听到他们对绘画、对中国文化、对传统与现代,对技法与表现等多方面独到的见解与表述,同学们感觉眼界大开,也感觉到国家画院的培训是严谨的、高水平、高规格的。同学们把在国家画院高研班的研修看做是自己未来发展的加油站,在这里得到充分营养的每个人,都有信心和能力在未来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同时也用这满意的答卷答谢中国国家画院和每一位亲自给我们授课的导师。

魏艳青收集整理

2012年4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唐秀玲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